食夢黑貘, 是個工程師
水源地, 生活情報網, 蛋捲個人站, 網路世代, 人民公社/地下社會, 捷運日記, MyZilla, 部落格觀察, 黑貘來說, 部觀門, 林克傳說, 新文易數, 未來國會...... 持續中.
那些媒體觀察家, SEO顧問, IT Consultant, CIO, .... 都只是副業或頭銜.
1/18/2016
1/12/2016
我不是一個好的講師:
https://www.facebook.com/501019727/posts/10153856561484728
我不是一個好的講師:
1. 我從來不講相同的東西, 每次講都是重新準備, 講最新的東西, 不太喜歡講舊觀念, 而一個好的講師往往是因為熟練講得更好
2. 我不太會深入淺出, 就一開始就講我認為值得講的, 外面書上寫過的或 FAQ 我就很習慣跳過, 所以入門的人來聽就會很尷尬...
3. 我很少提前備課, 我發現在講時前一小時寫完投影片, 講的思考連續性與效果是最好
4. 我很少講別人的範例, 或是用別人的投影片, 所以很少精美的投影片
5. 我強調的是邏輯思維, 而不是純架構而已, 所以很常漏失外面的基本常識
6. 我不太喜歡自我介紹, 真的要講自介只講跟課程/講題有關的
7. 我很受聽眾的影響, 互動得好我就會講得很盡興, 下面在睡的話我反而比聽眾更想睡
8. 我喜歡講自己的作品, 而不是用較宏觀的角度來看
9. 我習慣做內部訓練, 至少知道這群人的程度, 這樣比較好講, 也往往不會受時間限制
10. 相對的一般性的對外演講經驗很少, 一年只有 10~20 次而已, 所以練習的次數經驗無法跟專業的比
11. 我不太講技術以外的事, 所以最好是有實作能力與經驗的人來聽..
12. 我不講黑暗兵法...
我不是一個好的講師:
1. 我從來不講相同的東西, 每次講都是重新準備, 講最新的東西, 不太喜歡講舊觀念, 而一個好的講師往往是因為熟練講得更好
2. 我不太會深入淺出, 就一開始就講我認為值得講的, 外面書上寫過的或 FAQ 我就很習慣跳過, 所以入門的人來聽就會很尷尬...
3. 我很少提前備課, 我發現在講時前一小時寫完投影片, 講的思考連續性與效果是最好
4. 我很少講別人的範例, 或是用別人的投影片, 所以很少精美的投影片
5. 我強調的是邏輯思維, 而不是純架構而已, 所以很常漏失外面的基本常識
6. 我不太喜歡自我介紹, 真的要講自介只講跟課程/講題有關的
7. 我很受聽眾的影響, 互動得好我就會講得很盡興, 下面在睡的話我反而比聽眾更想睡
8. 我喜歡講自己的作品, 而不是用較宏觀的角度來看
9. 我習慣做內部訓練, 至少知道這群人的程度, 這樣比較好講, 也往往不會受時間限制
10. 相對的一般性的對外演講經驗很少, 一年只有 10~20 次而已, 所以練習的次數經驗無法跟專業的比
11. 我不太講技術以外的事, 所以最好是有實作能力與經驗的人來聽..
12. 我不講黑暗兵法...
12/30/2015
12/16/2015
104 視覺勞動參與 調查 期末報告
1. 這份報告有很多數量的資料, 在交付報告中, 有沒有電腦檔案, 或提供網路上開放 API 讓之後的研究者, 或加值利用讓勞動力重建運用處等機構使用?
2. 貴處在未來是否有可能搜集更完整的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的須求細節, 甚至進一步由須求與能力去進行求職與在職訓練的配套計劃?
2. 貴處在未來是否有可能搜集更完整的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的須求細節, 甚至進一步由須求與能力去進行求職與在職訓練的配套計劃?
12/15/2015
國會的改革不是權力鬥爭, 更不該是選舉招數
現在台灣政治的體制, 是沒有比立法院更像國會的組織存在, 甚至可以稱為台灣人民政治中心一點也不為過, 但立法院真的有擔任起這樣的責任嗎? 這絕對不是增加聽證權就可以解決的.
一個人民的國會, 應該是透過國會機制的運作, 國會知道人民要甚麼, 人民知道國會在做甚麼, 甚至議會的本質是種間接參與政治運作的模式, 而目前國會真的有讓人民參與政治嗎?
立法院的運作, 是靠 113 位的立委, 1000 名上下的員工與顧問, 及 1500 位的立委助理所組成, 這人數看起來很多, 但相較行政院包含各部會等中央機關人數, 是十幾萬人, 不要說立法院是真正的人民政治中心, 真的想透過立法院來監督政府, 是非常困難的, 其中有幾個大問題:
1. 立委助理雖然是執行 "政治" 的主要人員, 但大部份不是被不完全是公眾事務的選民服務占據, 甚至其組成的專業度更是被質疑的, 能夠問政好的立委不是因為立委本身強, 而是立委助理的功勞居多, 與其追求專業的立委, 還不如讓立委能夠受到專業的立委助理的協助, 而現在一個立委下面有 8~14 位立委助理, 真的動得起來的又有多少?
2. 人民想要透過立法院能夠了解政治運作, 最有關係的是資訊處與國會圖書館, 但這兩個組織最後也只是服務立委或宣傳立法院, 無論是讓人民知道立法院是如何處理台灣政治的運作, 或真的讓人民的聲音在這邊聚焦, 互動, 甚至參與政治都不太可行, 最後我們是要建立只讓立委一手遮天參政的國會, 還是讓全民參政的國會是可想而知了.
因此, 在未來國會, 有幾個藍圖:
1. 擴大國會職權: 國會是國家最高的人民殿堂, 透過國會參與我們週邊的任何事情
2. 提升全民參與: 讓人民直接立法, 修法以及決策, 來更趨近全民政治
3. 透明化監督: 所有資訊應該記錄能夠以便之後查詢, 不再有黑箱, 且增加更多即時性的資訊
4. 更專業的工作小組: 從跨部會到產學跟民間有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與政治與立法, 更切近生活
其中提出幾項立即可以加速執行的事:
1. 提高立委助理名額, 但不是直接由立委來指揮, 而是成立工作小組, 而立委來參與這工作小組的運作, 這應該是種跨黨派尊重專業的的工作小組, 透過這樣的方式, 提升立委的品質與問政的能力.
2. 資訊處與國會圖書館的擴編, 增加職權讓人民透過資訊, 資料, 網站, 系統來了解參與政治, 也讓立委, 立委助理, 研究人員知道人民在想甚麼?
透過上述兩項的執行, 能讓立法院的所有事能夠透明公開, 而不是用喊口號或修條文就以為讓國會就有所改革.
而無論是聽證權, 人民參與連署, 議長中立化, 這些都是須要朝這些方向進行, 但這些目標, 不該是由上而下推動, 而是由下而上的討論, 參與, 甚至嘗試錯誤, 畢竟不存在完美的機制, 而是當你認為這發現問題還無法改善, 甚至改革不該只是一種一次性的劇變, 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正, 改變, 讓這樣的改革成為常態, 才是對的.
所以真正的改革靠的是基礎的系統制度建設, 及接近人民的執行者開始, 若不具備這的機制, 任何的條文不是很難落實, 不然就是讓那些知法玩法的人鑽漏洞, 但透過這種透明, 透通的機制, 任何改革才能真正實現.
一個人民的國會, 應該是透過國會機制的運作, 國會知道人民要甚麼, 人民知道國會在做甚麼, 甚至議會的本質是種間接參與政治運作的模式, 而目前國會真的有讓人民參與政治嗎?
立法院的運作, 是靠 113 位的立委, 1000 名上下的員工與顧問, 及 1500 位的立委助理所組成, 這人數看起來很多, 但相較行政院包含各部會等中央機關人數, 是十幾萬人, 不要說立法院是真正的人民政治中心, 真的想透過立法院來監督政府, 是非常困難的, 其中有幾個大問題:
1. 立委助理雖然是執行 "政治" 的主要人員, 但大部份不是被不完全是公眾事務的選民服務占據, 甚至其組成的專業度更是被質疑的, 能夠問政好的立委不是因為立委本身強, 而是立委助理的功勞居多, 與其追求專業的立委, 還不如讓立委能夠受到專業的立委助理的協助, 而現在一個立委下面有 8~14 位立委助理, 真的動得起來的又有多少?
2. 人民想要透過立法院能夠了解政治運作, 最有關係的是資訊處與國會圖書館, 但這兩個組織最後也只是服務立委或宣傳立法院, 無論是讓人民知道立法院是如何處理台灣政治的運作, 或真的讓人民的聲音在這邊聚焦, 互動, 甚至參與政治都不太可行, 最後我們是要建立只讓立委一手遮天參政的國會, 還是讓全民參政的國會是可想而知了.
因此, 在未來國會, 有幾個藍圖:
1. 擴大國會職權: 國會是國家最高的人民殿堂, 透過國會參與我們週邊的任何事情
2. 提升全民參與: 讓人民直接立法, 修法以及決策, 來更趨近全民政治
3. 透明化監督: 所有資訊應該記錄能夠以便之後查詢, 不再有黑箱, 且增加更多即時性的資訊
4. 更專業的工作小組: 從跨部會到產學跟民間有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與政治與立法, 更切近生活
其中提出幾項立即可以加速執行的事:
1. 提高立委助理名額, 但不是直接由立委來指揮, 而是成立工作小組, 而立委來參與這工作小組的運作, 這應該是種跨黨派尊重專業的的工作小組, 透過這樣的方式, 提升立委的品質與問政的能力.
2. 資訊處與國會圖書館的擴編, 增加職權讓人民透過資訊, 資料, 網站, 系統來了解參與政治, 也讓立委, 立委助理, 研究人員知道人民在想甚麼?
透過上述兩項的執行, 能讓立法院的所有事能夠透明公開, 而不是用喊口號或修條文就以為讓國會就有所改革.
而無論是聽證權, 人民參與連署, 議長中立化, 這些都是須要朝這些方向進行, 但這些目標, 不該是由上而下推動, 而是由下而上的討論, 參與, 甚至嘗試錯誤, 畢竟不存在完美的機制, 而是當你認為這發現問題還無法改善, 甚至改革不該只是一種一次性的劇變, 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正, 改變, 讓這樣的改革成為常態, 才是對的.
所以真正的改革靠的是基礎的系統制度建設, 及接近人民的執行者開始, 若不具備這的機制, 任何的條文不是很難落實, 不然就是讓那些知法玩法的人鑽漏洞, 但透過這種透明, 透通的機制, 任何改革才能真正實現.
12/04/2015
青年在職訓練計劃
不應該把職業訓練推給既有的教育體系, 尤其是大學, 而是企業與社會必須擔負起這個責任, 包含我們國家政府.
不只是大學科系, 學程, 往往跟就業市場有很大的拖勾, 甚至現在的職前訓練出來的證照也只是張紙, 如何讓在職的人能夠更輕易的讓工作上手, 甚至是提升工作價值, 須要的是在職訓練.
所以有下面幾點主張:
1. 企業必須也要負擔員工的在職訓練.
2. 政府對於就職尚未滿一年的員工, 協助與補助在職訓練.
3. 企業對於參與在職訓練員工補助之外的工時薪資, 可以有比例提報稅務減免,
4. 參與在職訓練的主管須協助在職訓練的規劃與建議, 而不讓訓練淪為表面.
台灣的就業市場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而這些問題不是不能解決, 而是大家都把問題推給別人, 政府推給景氣, 企業責怪教育與年輕人, 民眾認為社會是問題, 總統是該以執行長的角度讓整個政府都能夠動起來, 才能解決問題....
不只是大學科系, 學程, 往往跟就業市場有很大的拖勾, 甚至現在的職前訓練出來的證照也只是張紙, 如何讓在職的人能夠更輕易的讓工作上手, 甚至是提升工作價值, 須要的是在職訓練.
所以有下面幾點主張:
1. 企業必須也要負擔員工的在職訓練.
2. 政府對於就職尚未滿一年的員工, 協助與補助在職訓練.
3. 企業對於參與在職訓練員工補助之外的工時薪資, 可以有比例提報稅務減免,
4. 參與在職訓練的主管須協助在職訓練的規劃與建議, 而不讓訓練淪為表面.
台灣的就業市場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而這些問題不是不能解決, 而是大家都把問題推給別人, 政府推給景氣, 企業責怪教育與年輕人, 民眾認為社會是問題, 總統是該以執行長的角度讓整個政府都能夠動起來, 才能解決問題....
12/03/2015
開放選舉資料
政治有人說是眾人的事, 但最後往往是少數人的事, 雖然選舉能夠讓人有機會投下選票, 但事實上在這種讓人看不清的選戰下, 這種民主制度又能夠發揮多少效力呢?
2016 總統大選報是由一群獨立記者嘗試著去補捉選舉的現實, 讓大家看候選人在這場選戰中是如何的使盡全力去爭取選票, 而後從閱讀這樣的報導成為揭開政治人物神密面紗的可行性.
而現在的新聞報導, 透過新聞資料學的視覺化分析, 已成為主流, 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 須要很多資料去架構出來, 從資料組成數字, 然後去呈現與解讀, 才能夠嘗試看到更多面相或全面的視野.
可是這些數字與資料只是為了報導做出來後就結束, 若不能透過開放資料的型式延續下去, 讓更多人能夠可以再次解讀與應, 是非常可惜的, 甚至是在製造資訊的過程中, 能夠讓更多人能夠貢獻, 這樣能夠讓透過選舉實現的民主更能夠被顯現.
雖然說網路資訊已經是工程師都可以去抓資料, 分析甚至呈現, 但還是有不少過程有很多門檻, 讓這門檻能夠降低, 甚至提供一個開放的資料庫與資料格式讓大家取使用, 將會是一個讓這社會的資訊更開放與透通的過程.
但最困難的是 Offline to Online, 讓原本不存在網路上的資訊能夠上線, 例如將候選人行程透過時間軸與地圖視覺化, 可以讓大家對候選人更了解他的著力點, 透過大家上傳看版相片, 夾報文宣, 造勢活動錄影, 演講文字化等等的行動, 不只可以在讓選舉更明朗, 而不是靠誰的資源多就獲得較多優勢, 甚至選舉後做為檢驗當選人是否真的有落實政見.
這計劃除了架構在讓那些獨立記者影資訊完成 "2016 總統大選報", 更也嘗試的讓大家也透過這資料開放出來後, 能夠讓我們透過在網路世代改變台灣的政治, 不在讓政治只是那些政治人物的權力遊戲.
而除了募資之外, 我們更希望對於建立 "網路新政治" 的大家, 也可以一起來貢獻資料, 整理資訊, 更期望對網站開發有興趣的人, 一起開發參與, 所以會依時間, 人力, 資源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定會完成的事:
1. 行程資料庫
2. 總統候選人跟拍資料庫
3. 資料視覺化
4. 大選新聞記錄
5. 相關討論分析
第二階段預計須要更多人力與資源, 大家也要一起來參與的事:
1. 全民記錄選舉
2. 看版地圖
3. 文宣上網
4. 演講逐字稿
第三階段選舉之後:
1. 靜態資料典藏
2. 資料庫與系統維護
3. 讓資料能夠被更多人使用
讓選舉不再只是讓候選人成為當選人, 而是透過開放與透通的資料與資料庫使用, 讓政治的活躍度可以延續, 讓政治不只是眾人之事, 而更是眾人可以參與, 改變, 監督與檢驗的事.
2016 總統大選報是由一群獨立記者嘗試著去補捉選舉的現實, 讓大家看候選人在這場選戰中是如何的使盡全力去爭取選票, 而後從閱讀這樣的報導成為揭開政治人物神密面紗的可行性.
而現在的新聞報導, 透過新聞資料學的視覺化分析, 已成為主流, 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 須要很多資料去架構出來, 從資料組成數字, 然後去呈現與解讀, 才能夠嘗試看到更多面相或全面的視野.
可是這些數字與資料只是為了報導做出來後就結束, 若不能透過開放資料的型式延續下去, 讓更多人能夠可以再次解讀與應, 是非常可惜的, 甚至是在製造資訊的過程中, 能夠讓更多人能夠貢獻, 這樣能夠讓透過選舉實現的民主更能夠被顯現.
雖然說網路資訊已經是工程師都可以去抓資料, 分析甚至呈現, 但還是有不少過程有很多門檻, 讓這門檻能夠降低, 甚至提供一個開放的資料庫與資料格式讓大家取使用, 將會是一個讓這社會的資訊更開放與透通的過程.
但最困難的是 Offline to Online, 讓原本不存在網路上的資訊能夠上線, 例如將候選人行程透過時間軸與地圖視覺化, 可以讓大家對候選人更了解他的著力點, 透過大家上傳看版相片, 夾報文宣, 造勢活動錄影, 演講文字化等等的行動, 不只可以在讓選舉更明朗, 而不是靠誰的資源多就獲得較多優勢, 甚至選舉後做為檢驗當選人是否真的有落實政見.
這計劃除了架構在讓那些獨立記者影資訊完成 "2016 總統大選報", 更也嘗試的讓大家也透過這資料開放出來後, 能夠讓我們透過在網路世代改變台灣的政治, 不在讓政治只是那些政治人物的權力遊戲.
而除了募資之外, 我們更希望對於建立 "網路新政治" 的大家, 也可以一起來貢獻資料, 整理資訊, 更期望對網站開發有興趣的人, 一起開發參與, 所以會依時間, 人力, 資源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定會完成的事:
1. 行程資料庫
2. 總統候選人跟拍資料庫
3. 資料視覺化
4. 大選新聞記錄
5. 相關討論分析
第二階段預計須要更多人力與資源, 大家也要一起來參與的事:
1. 全民記錄選舉
2. 看版地圖
3. 文宣上網
4. 演講逐字稿
第三階段選舉之後:
1. 靜態資料典藏
2. 資料庫與系統維護
3. 讓資料能夠被更多人使用
讓選舉不再只是讓候選人成為當選人, 而是透過開放與透通的資料與資料庫使用, 讓政治的活躍度可以延續, 讓政治不只是眾人之事, 而更是眾人可以參與, 改變, 監督與檢驗的事.
11/17/2015
11/13/2015
11/11/2015
2015-10-22
7-ELEVEN 7個單身者故事,量身打造單身幸福
單身教我的7件事。 |
文、圖/電通國華提供
亞洲創意轟動賽事《Spikes Asia》甫落幕,兵家必爭的品牌內容與娛樂品項影片類中,電通國華以去年為7-ELEVEN創造的「單身教我的7件事」系列影片贏得銅獎,為台灣爭光!本篇採訪單身節活動的幕後功臣-電通國華的創意團隊,深入了解背後成功的關鍵。
![]() |
左起為電通國華首席創意執行長陶淑真、群創意總監文雅慧、數位業務副總監廖霈頤。 |
Q單身節主題行銷背後的消費者insight為何?主要的溝通傳播內容是?
「在台灣,以個人為單位的族群比例越來越高。而每個街角就有一間的7-ELEVEN,這給了我們一個創意觀點,對單身者們來說,7-ELEVEN就像 第二個家,滿足單身者們的需求。」每一個街角的7-ELEVEN,其實就是個單身者友善的守護站,而那些深夜在7-ELEVEN來來去去的孤獨身影,正是 最好的故事題材。「做廣告,其實就像社會觀察者,有誰比常常深夜回家的我們,更了解單身者對24小時不打烊的依賴呢?」電通國華首席創意執行長陶淑真表 示。
最後與客戶討論的結果,不需要撫慰感情狀態為單身的族群並刻意營造理直氣壯的購物理由,反以正面積極的角度說明單身的歷程裡並非只有孤獨感,在生活 中,還有許多的美好和值得珍惜的事物值得去追求,因此決定用單身者的故事去感動單身者。重新詮釋「單身」的定義,將7-ELEVEN存在定調為歡迎單身光 臨的「單身友善」便利店,並且以此作為品牌傳播的定調。
Q當時在思考單身節主題行銷時,在傳播上面臨什麼挑戰?
一、淘寶網以電商品牌角色操作「光棍節」已行之有年,幾乎已成為消費者直覺聯想的品牌識別,如何讓7-ELEVEN超商在單身節傳播上有所區隔性,引 起消費者共鳴並且讓單身節打造成為7-ELEVEN超商品牌獨家的識別形象;二、2014年食安議題爆發,民眾生活態度逐漸轉變,品牌如何在低迷的市場氛 圍中重建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三、過去7-ELEVEN從未透過數位傳播的方式操作主題行銷概念,在面對網路分眾化的環境下,如何吸引消費者的關注並成功 建立品牌形象。
電通國華很幸運獲得客戶的大力支持,得以創造單身節系列活動。「誠心誠意把故事說好,說好了,別人自然就會看見你。故事力,能讓品牌在傳播上發揮最大 的影響力。」電通國華群創意總監文雅慧表示,一開始以為這樣的單身系列故事太過感性,也許會有地域性溝通限制,沒想到意外大受好評,並且贏得亞太評審的青 睞。可見只要故事本身夠強大,情感的渲染力是可以跨國界傳播開來。
Q單身節主題行銷成功的原因?
巧妙使用「單身教我的7件事」、「幸福必修7學分」等實用式標題寫法來吸引消費者聚焦關注,並以不同族群的單身生活型態切入:非自願單身的人、假裝不 是單身的人,樂在單身的人…,描繪出真實生活情節中的單身狀態,透過人物主角與7-ELEVEN店員的互動,傳達出7-ELEVEN一直以來在人們生活中 扮演友善溫暖的角色,與生活態度相關的品牌形象。除此之外,網路影片也不以知名人物為主角,希望藉此讓消費者將專注力放在故事內容本身,更融入故事情節當 中,進而產生共感。
7則故事則是分波段依序曝光,讓消費者對於後續影片具有期待感之外,也能夠細細品味不同訴求、截然獨立的單篇故事。團隊也表示,很幸運地獲得客戶很大 的支持,才得以創造出這個單身節系列活動。在「單身教我的7件事」概念之下,不同主題的影片各自吸引了不同族群的認同感,展開截然不同的情緒氛圍和隱涵的 寓意,才能成功創造話題與引起關注。
Q當品牌選擇投入故事行銷時,該注意什麼重點,電通國華又能扮演什麼角色協助?
現在的消費者長期置身於品牌傳播大爆炸的環境下,對於置入性的廣告已有直覺的辨識力,如果客戶還是期待品牌能夠在內容中不斷提及、強化的做法,恐怕在 第一時間就被消費者抗拒。故事行銷的創意核心來自於故事本身和消費者之間的連結度與渲染力,過多的鋪陳及美化對於消費者來說,就像是過度的調味,在近幾年 品牌在行銷策略上的改變,其實也反應了消費者對於核心價值的感受度越來越敏銳。
Q如何讓數位內容的影響力擴散?
「當數位傳播已經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的一部分的現下,品牌的傳播必須同時滿足跨螢行銷及社群行為的需求,當我們滿足了消費者在接觸點上可被傳散的便利性 時,品牌在網路上的傳播效應其實是省力的。」電通國華數位業務副總監廖霈頤表示。單身節整體的傳播策略以系列影片為核心,透過桌機版、手機版單身節網站為 傳播基點,打造活動全方位的專屬形象,在網站內容則是將單身的議題深化至各個層面,例如:「單身經濟學」教大家如何簡單地在生活、飲食、造型等,為自己的 單身生活創造更多可能性。同時,為承接網路影片創造出的話題性,也在網站上發起「我的單身幸福宣言」的社群活動,希望凝聚消費者對於影片的啟發,將自己的 故事發表在社群平台上,也為品牌帶來更多延伸的曝光機會。
從這次的經驗中,我們也發現到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真正建立起價值感時,所創造的聲浪遠比想像中強大,或許這也是網路時代的迷人之處!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雜誌》10月號290期:
單元:報導:7-ELEVEN 7個單身者故事,量身打造單身幸福
--
歡迎轉貼文章,並請註明出處-
Adm廣告雜誌|Digital x Creative:
更多數位創意消息,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訂閱:
文章 (Atom)